却说长公主因为薛怜儿一事惊觉郑慕非良配, 郑夫人只怕也不是个开明的婆母, 两家的婚事只能暂时搁下,她只有元安这一个女儿, 又怜惜元安幼年时在乡下过了好些年拮据的苦日子,一心想把世上最好的都给女儿,婚姻大事更是万分小心。
如今眼看虞国太子再有一个多月就该到临城,女儿的婚事还没有定下,长公主心急如焚, 恨不得从天上掉下个四角齐全的好儿郎配与元安。
长公主眼中的好儿郎, 既要相貌堂堂, 又要人品贵重,既要前途无量,又要顾念家眷,一时间去哪里找这样的好儿郎?
太后知道元安和郑慕的婚事告吹后, 也十分焦心,她膝下孙辈里只有元安一个女孩儿, 元安既乖巧又孝顺,若不是沈家那劳什子的家规,她早就让元安嫁给奕王,一辈子都能在自己膝下承欢。
一想到元安有可能要远嫁万里之外的虞国, 而且还是嫁给一个花甲之年的老者,她便坐如针毡, 急得嘴角燎了一串水泡, 朱嬷嬷捧着铜镜哭丧着脸举到太后面前, “娘娘你要保重身子啊!”
太后一挥手,连声叹气:“安儿的亲事迟迟定不下来,我怎么保重?虞国太子已经在路上了,咱们安儿蕙质兰心,前两年又被那些酸文人捧上了美人录榜首,声名早已显赫诸国。虞国国书里又指明要大尧身份最尊贵的贵女,这不就是冲安儿来的?你说我如何不着急?”
朱嬷嬷也跟着长吁短叹,她也是看着元安长大的,元安对她们这些经年的老嬷嬷们十分敬重,每每从宫外给太后淘来的小玩意都不忘给她们带一份,金嬷嬷和方嬷嬷更是死心塌地教导元安,她们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元安远嫁别国。
太后白天长吁短叹,晚上辗转反侧,和皇后两人将临城所有未婚的儿郎都数了个遍,太后的眼界比长公主还高,既要相貌好,人品好,前程好,还要家世清白,凡是那种家里长辈兄弟姬妾成群的一概不行,凡是母亲祖母性子稍稍差些的,也一概不行,挑来挑去,竟然没有一个能入眼的。
长公主和太后日日愁眉苦脸,皇后也忍不住发愁,婆母和小姑子的眼睛都长到头顶上去了,就是给嫡公主挑驸马也没这般挑法的!
在婆母和小姑子眼里,别说是临城了,只怕整个大尧也没有能配得上外甥女的!
不过这话皇后只敢放在心里,就算她是母仪天下的皇后,那也是当人儿媳妇的不是?婆母和小姑子那就是压在儿媳妇头上的两座山,只能敬着哄着。
姜还是老的辣,太后眼见元安亲事一时半会定不下来,干脆另辟蹊径。
这日一早,太后急召长公主入宫,还特意交代把元安带上。
长公主洗漱好,连早膳都没来得及用,拎着睡眼惺忪的元安就上了马车,张嬷嬷拎着装满糕点的食盒在后面追了半天也没追上,只好摇摇头,拎着食盒回了正院,反正是去太后娘娘那里,饿不着大主子和小主子。
果然,等元安和长公主到泰康宫时,太后已经命人摆上了满满一桌子的粥点等着了。
三人用完早膳,还没来得及让人撤下残羹冷炙,长公主就迫不及待问太后:“母亲可是有合适的人选了?”
元安心一紧,耳朵立马支棱起来,这次又是哪家?
太后摇摇头,用怜爱地目光看着元安,慈眉善目道:“咱们安儿这般品貌,夫婿只能慢慢挑着,这么紧急之下,去哪找能配得上元安的儿郎?”
元安悄悄松了口气,转念又想到已经上路的虞国太子,心有被揪紧了,这段时间她在心里把虞国皇帝和太子骂了个狗血淋头,都六十多的人,还来求娶十几岁的小姑娘,缺不缺德?
长公主脸上露出几分失望,看着一旁的元安忍不住红了眼圈,难道真的要随便给女儿选个夫婿?
太后见长公主伤心失望,忙开口道:“咱们也不是一定要把元安嫁出去,如今急急忙忙就把亲事定下,日后发现哪里不好,就算能退亲,终究还是要害了安儿的名声,不如让安儿借病躲过此事,你看如何?”
长公主迟疑了下,十分不放心,“若是虞国太子说等安儿病好再嫁,这可如何是好?总不能一直让安儿病着。”
太后道:“我想着让安儿借口养病,躲到封地的郡主府上,对外只说安儿病重,淮阳气候适宜,正适合安儿养病,先避开和虞国太子见面,虞国太子若是执意求娶安儿,咱们只一口咬定安儿病势沉重,无法远行,虞国皇帝若要等,就让他等,反正安儿年纪尚小,过个三四年再议亲也使得。”
太后冷哼一声道:“说句不好听的,虞国皇帝已经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他还有几年可以耗下去?”
长公主觉得这个法子可行,可是转念一想又心生忧虑,“淮阳离临城十分遥远,这路上若是出了什么岔子,那不是要了我的命吗?”
太后笑呵呵道:“你只管放心,我会和皇帝提,安儿既然立了郡主府,府上自然该有府兵,再让皇帝调些禁军,一路护送,定会万无一失。”
长公主这才放下心来,拉着元安跪下,激动道:“多谢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