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熠辉坐在院子里,如今她活动的空间就是这个院子,井底之蛙就是说的像她这样的人,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她听说完颜乞力死了,这位国主也是风云之中的一代雄主,从被辽国一直压迫,到建立金国,然后灭辽,让大周瑟瑟发抖。但是再强悍的人抵不过生死轮回,他的这个死估计很有故事。到底是什么故事,她在这个院子里是不知道了。
“苏大爷,您要坐一会儿吗?我给您搬个椅子去!”
这个年纪被人叫大爷,怎么说呢?也许她显老吧?她转过头去看到一个姑娘,叫道:“琪琪格啊?不是说回家去了吗?这么快就回来了?”
“嗯,我哥没事了!”
“是吗?那就好!”
那姑娘给她搬来一把椅子,苏熠辉坐了下来,小姑娘又进去泡了杯热茶塞给苏熠辉道:“您喝口茶!”
“小姑娘,你今日怎么这么客气啊?昨日怕不是回去相看小伙子了?找了个哥哥伤了做借口,这样可不好。”苏熠辉呵呵笑着说道。
“爷,您胡说什么。是哥哥让我要好好服侍您,说您是个好人。”
“你哥哥是谁?我认识他?”苏熠辉开始回想起金国认识的人,难道是哪个的妹妹。
琪琪格说:“您不认识他。他说,昨日灵堂上多曾造反,死了很多人。那都是金国的同胞,互相残杀。但是那一日,您在刑场,哪怕您是周国人,你的飞刀出手,不过是让那些人伤了手,没有办法攻击您,那天伤地多,死的少”
“我是去救人的,不是去杀人的。能少杀一个就少杀一个。对吧?”苏熠辉笑着问道:“你们老国主驾崩了吗?我都不知道!”
“驾崩?”
苏熠辉还是按照大周的思维,国主死要叫驾崩,这里还没这些规矩,她补了一句道:“就是死了。”
“死了四天了!”小姑娘说道。
想来她也不可能知道完颜乞力怎么死的,这种问题问了还倒是显得她特别去探听什么。她问道:“你哥哥怎么受伤的,怎么会灵堂上出这种事情?”
这个时候柴徵走了过来站在苏熠辉的身边听那小姑娘说昨日的故事,通过问答,苏熠辉大致总结出了昨日发生的事情。
完颜兀著在灵前,这么一个猛如高山的男人,哭地死去活来。哭完,他抹了抹脸,讲一句,他家老头子喜欢多罗大妃一辈子了,不如下去陪着老头子吧?也算是全了她的情谊。
多罗大妃的弟弟,金国的丞相,完颜无弃的那个铁杆子舅舅,坑完颜兀著从不手软的哥们,蹦跳出来帮着姐姐,说完颜兀著是个篡权夺位的小人,说他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皇位应该是完颜无弃的儿子来继承。
完颜兀著笑喷了说,就完颜无弃那个丢了国格,气死了老爹的人也配提皇位?还他的儿子,你丫的脑子有没有进水。同时脑子进水的还有多罗大妃前夫生的一个儿子,也跳出来说要让完颜无弃的儿子继位。
这还不算,完颜乞力还有一个妃子,是蒙古部落的公主,生了一个儿子,如今七八岁,长得机灵顽皮,都说跟完颜乞力小时候一模一样,这不也被扯出来说,母族高贵,又像足了先帝,应该他继承皇位。这特么简直就是大玉儿的翻版吗?可惜完颜兀著不是那多尔衮。
然后完颜兀著,看着她,觉得既然长得如此可人和大妃一起下去陪陪他爹?这个提议出来,多曾看不下去了,一定要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好歹的东西,呼啦啦拉出了一堆的号称的勇士,要在灵前动刀枪。
完颜兀著索性就来了一个大杀四方,一股劲儿把几个人索性一起干掉了,昨天血溅灵堂,演了一出金国版本的玄武门,不该杀的,该杀的全干掉了,那股子狠劲儿,老乞力的n个儿子,从八个月到十八岁,全部下去陪他们的父亲,他让完颜乞力的继承人只剩下了他一个。
苏熠辉仰头看着站在那里的柴徵说道:“看到了吧?这哥们才叫果决?宁愿杀过头,也不要留后患。”
柴徵低着头思索,他说:“看来我真的不适合那个位子。心太软,没决断。”
苏熠辉呵呵一笑道:“这个?怎么说呢,千古厉害的皇帝很多,当然大部分特别厉害的,都是杀伐果决的,比如汉武唐宗这样的。但是你家祖宗牌位里的仁宗皇帝,你不觉得他是个特别厉害的皇帝?”
“仁宗皇帝被评千古第一的仁君,他驾崩之时,连城门口的乞儿都悲戚,辽国国主,听闻噩耗,在辽国为他立下了衣冠冢,为了能祭奠他。”柴徵说道:“我一直以为天下需要这样的皇帝。”
“天下当然需要这样的皇帝。哪一个皇帝能够做到他这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想吃羊肉汤却不说,只是怕他今天想吃这个了天下为此奔忙,一碗蛤蜊因为要千里迢迢而来,他也不肯吃,因为浪费民生。”苏熠辉回想起史书上记载的。
“他自我约束,明明大权在握,却分权于宰执,他那一朝的大相公那个个都是出了名的厉害。”柴徵说道:“我一直在想,这样的朝政才是清明的,而不是依靠着皇帝一个人,比如唐明皇就是前面英明,到后边如换了一个人似的,唐朝由兴盛转向衰亡。”
“对啊,包青天、寇相、文正公,还有千古第一科举修罗场,八位文坛大家、九位宰相。那真是人才荟萃,大小萝卜齐聚。”牛逼的人到底是牛逼的,比如包拯,比如寇准还有范仲淹、王安石,包括从文化名人,美食达人的苏东坡,他们无论在大周还是大宋都是厉害角儿。
苏熠辉说道:“汉中的老秀才发了牢骚,说大不了反了,若是放在别的朝里,老早就凌迟处死了,他那里呢?一句话老秀才想要做官,给了他一个小官做。哪怕是反对朝廷的话,他都愿意倾听和分辨。在他的治下整个大周得到了休养生息,如今汴京城的盛况泰半是他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