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此案的官吏,被皇帝雷厉风行地处置了数十人,甚至有数人被判死刑,十数人流放海外。
这么严厉的处罚,让户部官吏人人自危,在皇帝要求户部所有官吏都必须申报财产时,也没有人敢抵抗。
韩爌之前为了自保提出的让所有官员申报财产的建议,开始得到推行。
他担任主任的逆案审判委员会,也挂上了廉政委员会的牌子,加强廉政建设。
将来审判逆案结束后,就会顺势转为廉政委员会,继续威慑官员。
不过这还没完,就在户部官吏稍微松口气时,朱由检又下了旨意,要求户部把军饷发放、军事物资采购等职责,全部移交给枢密院后勤部。
户部只负责给后勤部拨款,如何向士兵发放军饷,如何把物资送到前线,以后由后勤部负责。
军饷的拨付也必须通过顺天银行,都要全额拨付。
这个命令,让户部官吏如丧考妣。因为按照惯例,各地兵马在向户部讨饷时,会多报些名额,以求多发放粮饷。在兵部让他们要求作战时,则经常说兵力不足,请求多调兵力。
这个弊端朝廷上下几乎都知道,但是户部却对此故作不知,只是按照上报的名册发饷,自己也从中分润。
通常来说,地方要求的粮饷,能到手六七成就不错了,其它的都被中间环节分走。
军饷作为朝廷最大的支出,每年多达一千多万两。户部虽然不是都经手,从中分润的却着实不是小数。
如今,皇帝把发放军饷的权力转给了枢密院后勤部,户部能够做的,就是给后勤部拨款。而且还要从顺天银行账上走,彻底失去了分润的机会。
这让户部的官吏,如何不痛彻心扉?
但是这还没完,朱由检在催促户部官吏申报财产后,又让廉政委员会授权反贪署,对户部所有申报财产的官吏进行审核。
凡是申报的财产数量和实际财产不合的,一律羁押审问。
身家特别豪富、和应该得到的收入不合的,也同样遭到羁押。
一时间,户部、太府寺、司农寺的官员,可谓为之一空。之前的一百多名官员,只留下了不到五十人。吏员更几乎都受到波及,没有多少能留下来。
可以说,整个户部都被清理了一遍。二百多年的积弊,被彻底一扫而空。
而后朱由检从京城的学生中招募吏员,并且从明算科进士和副榜中选择表现良好的,挑选入户部任职——
可以说,正是这些人才,给了他清理户部的底气。
用这些刚踏入官场的新人,重新塑造户部。
户部尚书毕自严,对此几乎是麻木了。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感觉运转良好的户部,在皇帝眼中有这么多弊端。
这让他不得不请辞,承担这个责任。
科道官员也纷纷按照惯例弹劾,认为毕自严应该承担责任。
但是朱由检却知道,他清理的是户部积累的弊端。
毕自严虽然有责任,却不能把两百多年的积弊都算在他身上。那样对他不公平,也会让其他官员不敢改变本衙门的弊端。
再加上毕自严勇于任事,称得上有能力的人才。所以朱由检温言留任了毕自严,只是象征性罚俸三个月,又授权他梳理户部制度,减少相关弊端。
毕自严被皇帝如此礼遇,只能顶着弹劾继续任职,下决心把相关制度完善。
但是朱由检也没把希望全部放在户部自查自纠上,在授权议会监督税务、审核开支后,他又强调科道官员、资政大臣、资政卿和议员都拥有这个权力,甚至给得到锦衣卫舆情司认可的记者授权,用他们监督户部。
户部每年的收支也要见报,接受所有人监督。
可以说,以后户部的政务,基本实现了公开化。他们做任何事,都要受官员和民众监督。犯下的任何错误,都可能遭到检举。
这让户部的官员感叹,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甚至有一些户部的官员,隐隐有些后悔把内库和外库分开。
在皇帝不需要他们为内廷敛财后,户部就被皇帝毫不留情地公开化,让他们苦不堪言。
甚至就连保密这个借口,他们也说不出。因为皇帝已经把军饷发放等责任转给后勤部,户部做的其它事,需要保密的很少。
以后户部的官员,就要夹着尾巴做事。户部也成了政务院六部之中,官员最不愿任职的衙门。
但是对朱由检来说,他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因为这次清理户部,并没有查到幕后黑手。
这让他心中感慨,觉得自己对京城的控制还不够强。京西叛乱这件事,有可能成为无头悬案。
有些恼怒的他,把气撒在了阳武侯头上。催促他带着和乱民有牵扯的人南下,前往南洋开藩。
一些寺观里被查出劣迹的和尚和道士,也同样被阳武侯带着,南下传播教义。
原本在沧州负责移民的船只,很快转到了天津,把这些人运到南洋。
同时下南洋的,还有一些卫所的人员。
虽然卫所改制有涿鹿三卫做榜样,世官的权力受到很大保障,以后还能有世代富贵。
但是有些世袭军官就是不满足,也看不清形势,抵制卫所改制。
对这些人朱由检毫不客气,直接把他们迁去南洋诸卫。留下的土地正好分给军士,从军士中招兵。
南洋总督郭尚友担心的移民数量不足,也因此得到解决。
这些世袭军官再不堪,在南洋安稳地方还是能胜任的。甚至他们会主动抓土著做农奴,帮他们开垦耕地。
而且因为巡捕营和御营武器的更新,朱由检把淘汰的武器拨给了南洋诸卫。
这让南洋总督府的实力更强,足以站稳脚跟。
南洋的开拓,也因此踏入快车道。
朱由检利用戒严时期,做出了很多平时不方便做的事情。把自己的意志,施加在方方面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