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光一年公元前134年,十二月底。
未央宫中又开朝议,张骞列在官员队中,天刚刚亮,谒者掌礼,官员列成一队,鱼贯而入。宫殿面积很大,后市统计有紫禁城六倍大,殿宇前有亭台楼榭,山水沧池,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也不是每个人都像张骞,朝议和庭议不同,皇帝经常不出面,大臣议着议着就吵架,偌大的厅堂与鸡羊猪叫声交错的九市无异。大小官员聚集在一起,难免揣度刘彻今日要说何事。
“怕是与匈奴诸事相关。”
“听闻北境不很太平。”
“陛下一向对匈奴不满,前次朝议也说此事。”
说着说着,就有人将视线投在张骞身上“太中大夫可知陛下之志”
张骞猜到刘彻说的事和马鞍相关,但他嘴巴很严,不会透露“陛下前几日偶感风寒,不曾有精力处理国事。”
官员们长吁短叹,又开始关注刘彻的身体康健不康健。
说话间已至未央宫前殿,方才站定,刘彻就到,他不是一人到的,还带了匹马。马匹是皇家御马,膘肥体壮,外相很好,却远不及大月氏的天马高大。
富丽堂皇的殿上有马,百官不由细细打量,难免看见了马鞍和马镫。
刘彻说“我新得一马具,奇巧非常。”视线在武将中逡巡,见人面带跃跃欲试之色,“可有人欲上马试验一番。”
朝议时文官列一队,武将列一队,刘彻倚重的武将扎堆站一起,王恢、李息、公孙贺等人跃跃欲试,最后还是王恢出头说“臣愿一试。”
御前上马本为失礼之事,但刘彻吩咐其他人当然不会说什么,马踢踏蹄子在平坦的石板上快步走两圈,王恢就发现了马鞍的好处。
他大为赞叹“若有此物,骑兵再无人坠马,张弓射箭准度也可提高。”
刘彻满意地点点头,他要的就是这效果。负责铸造的官员被他叫出来,好好解释了马鞍的结构以及原理,还有马腹两侧悬挂的马镫。
汉代尚武精神浓重,就算是文官也有不少人能够徒手撕黑熊,战斗民族就是他们的代名词。在大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的骑射功夫都很过关,也知道一旦开战,马鞍会成为对匈奴人的制胜法宝。
刘彻宣布“此马具应在国境内推广,先将图纸送往边关马邑云中等地,所有骑兵皆要配备。”他顿了一声,“然要仔细保存,万不可流入匈奴。”
元光二年,一月。
已入深冬,寒风刺骨,匈奴人的骑兵几次南下,却没有讨得便宜,马邑的兵马布置日益健全,便是靠近云中道的村落都有将士巡逻。
然损失不大却并代表没有,村人还好说,将士却损失不少,马邑城的县令郁夫日益烦躁,只有看见工匠打造的马鞍,他才会舒畅些。
聂壹给他倒了杯温热的酒,两人面前盛放小案,案上只有酒与饭,还有一小碗酱。郁夫与聂壹是莫逆之交,后者虽是商人,对城贡献极大,以往冬天若有村寨缺粮,他会无偿,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富商。同时,聂壹常在草原上做生意,匈奴人也都认识他。
他们两先聊了会马鞍,讲大半守军都装上了此物,说到军备,不免谈到新增加的军粮“闻说军中购买大量豆醢,充作粮食。”
聂壹说“确实如此,豆醢滋味甚美,价格低廉,很适合将士吃。”
郁县令“但豆醢商不过到城两月,哪能做如此多酱”他可是听说第一批酱早就被五湖四海的商人拉走了,前些时日,好友与他通信,还说“马邑酱”滋味很好。
聂壹“他可不是一人做,先前招的村人也会在院中打下手。”
“不是已经补发了些粟,可令村人过冬”
“粟米量不够,只可充饥,不能饱腹,此外村人感念江郎高义,传他们做酱之法,愿多做些时日的工。”
“这很好。”郁夫点点头说,“哎,这等义商,我也该见上一见。”
聂壹笑道“我也有此想法,吾弟与他交好,他答应帮我引见江郎,明日午后我等会在谒舍相见,你可要同我一起前往”
郁县令说好。
两人在说江观潮时,后者正带着众人热火朝天磨豆浆,大半个月过去,他小院里的人更多了。
他实在是低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淳朴与热情,边疆人尤为豪爽,他们有了足量的粟与豆后,拖家带口来帮江观潮做白工,言是江郎传授他们做豆醢的方子,此恩情不可不报。
四十石豆子还有很多剩余,被勤劳的村人们做成了豆酱,江观潮看村人被冻得红红的鼻头还有手脚,决定弄点好吃的犒劳他们。
他首先想到的是豆腐,或者加了酱汁,咸咸的冒着热气的豆花。它们的做法并不是很难,却也不简单,需要准备点工具,还需炮制卤汁和酸浆。比起豆花,只要有石磨就能做的豆浆最容易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