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银票后,邵宴又花了几天时间好好的给邵父以及三个亲哥讲了一下制墨的所有流程,以及标准,就将墨坊的事情丢到一旁不在理会了。
对于他来说,墨坊不过是暂时赚钱的一个工具罢了,根本不值得花费太多的精力。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邵宴经常跑到县城几天不会来。就算回来了,也是带着一摞书,躲在房间里埋头苦读。
对此邵家众人,特别是邵老爷子以及邵宴父母,不但没有任何意见,反而非常的欣慰。
在他们看来,做生意什么的哪里比得上读书来的清贵。他们家往上好几代都没出过一个秀才了,邵宴有这个天赋,他们自然要好好培养的。
不仅是邵宴,邵老爷子已经跟族长说了,有了墨坊后,他们邵家村的生活会好上很多,所以也要建一个学堂。
之前邵老爷子跟族长商议了一下,两人从卖留香墨的钱中拿出了一部分买了三十亩良田,算作族里的祭田,这建学堂,请先生的钱,就从这祭田出。
时间过得很快,二月很快就到了,邵家墨坊的第二批留香墨也已经制成了。因为人手更多,在邵老爷子的严格把关下,这一批的留香墨的数量比之前整整翻了一倍有余。
本来老爷子还担心这墨多了卖不出去,结果赵管事见了,直接拍着胸脯保证,别说现在的数量了,就算在翻个几倍也没有问题。
于是老爷子钱拿到手后,给所有人发了工钱后,又给所有人开了个会,要拿出一笔银子在修建几个石窑,同时再扩大墨坊,增加产量。
对此没有任何人反对,所有人都极力赞成。毕竟这墨坊产量加大了,他们赚的钱就更多,这是互惠互利的事。
而邵宴则没有心情管这些,因为他要参加院试了。
早在几天前,他就在赵明煦的帮助下,在县城租了一个院子住下。而姚氏也丢下墨坊以及家里的事,亲自跑来照看他,生怕有什么问题影响他院考。
院考那天,邵宴早早的就提着书箱出门了。可等他到考试地点的时候,那里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
这考场就是几间木头搭建的大屋子,里面除了摆放了简单的桌凳外,其他什么都没有。
而且这屋子还四面通风,里面有几个监考官员不停巡视不说,外面被士兵牢牢围住,比前世高考都要严格得多。
开考前,大门前就有四个士兵在检查考生们的身份文书以及身上携带的一应物品,邵宴足足排了将近半个小时的队才轮到他。
“把户籍、文书拿出来。”其中一个士兵对邵宴道。
邵宴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东西递给士兵,同时也将自己的书箱交给另外两名士兵。自己则脱掉外面照着的兔毛斗篷,以及身上的棉衣递给最后一个士兵。
这户籍就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文书则是考中童生后发的证明,相当于准考证,考试前必须检查的。
至于书箱以及身上的衣服,那就是为了防止考试作弊了。
二月天还是很冷的,考生们穿的衣服也多,为了防止夹带小抄,检查是必须的。好在这院试远没有后面后面的乡试、会试那么严格,还是准许穿厚棉衣以及斗篷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