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听说何栓子借了二十两,终于有钱修房子的时候,他家里连木头和瓦片都买好了。
二十两啊,要不怎么说是过命的交情,这年头娶一个媳妇也就十几两,二十两在乡下可是个大数字,一个壮劳力干一年的体力活,减掉口粮,也就能剩下四五两。
这四五两还得买衣服、零碎家庭支出,最后剩下没多少。要是生一次病,几年积蓄搭进去。所以家家户户根本攒不下多少钱,也就是镇上有工作,每个月有工钱的,能一点不犹豫地借给别人。
另一边,三郎何启明终于开始了梦寐以求的求学生活。每天早上天不亮,他就要起床,吃了粥,揣上一个饭团和一个红薯,这是中饭,然后走两个多小时的路去镇里的学堂。
回来又是两个多小时的路,脚磨出了血泡,他自己却还挺开心,抱着一本二手的书本,像是抱着什么宝贝。
他上的这个学堂不比大朗那个私塾,没有住宿和三餐,而且教书的只是童生,而不是秀才,唯一的好处是束脩要的不多。
镇里的孩子,七八岁上学启蒙,十三四岁就要准备下场考试,何启明幼时启蒙了两年,十五才继续上学,算晚的,基本没有科举的希望。
幸好何老二也没有一定要他考出什么成绩,只希望儿子识得几个字,会一点算学,留在镇上给人看铺子,工钱高,活还轻松。
何启明很是珍惜自己的读书生涯,因为爹娘的嘱咐,每日放学回家,除了自己练习和背诵,还要教导青川,小妹何小蝶也能在边上听一耳朵。
不知道是教育环境还是别的什么影响,何启明总是默默地背诵朗读,似乎开不了嘴。后来一问才知道,因为年纪大,官话不标准,长得又黑,跟个黑鸭子进了鸡窝一样,被别的学生嘲笑排斥,有些不敢张嘴了。
咿,这不就成了哑巴英语了么
朗读必须带着情感,声音清晰,才是正确的,也是最容易记住的。
这就没办法了,青川自己也不会这边的官话。
这个世界也不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文字虽然一样,官话却全不一样。
“哥,不然你问问爹,爹总认识那么几个说官话的,跟着学呗。哥那么聪明,咱们虽然晚了几年,努力努力,还是可以追上的。”至于脸黑,捂几年就白了。
他哥长得像他们娘姜贝妮,鹅蛋脸,高鼻梁,双眼皮。姜贝妮是渔村那边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大美人,要不是黑了点,又出身渔家,也轮不到何栓子娶。
青川如今也是高鼻梁,双眼皮的桃花眼,所以乍一眼看和三郎有些兄弟相,只是脸型和嘴巴不像。
何启明看弟弟说得认真,只觉得好笑,“行嘞。六郎往常不开口,一开口就说大人话。哥哥写字了,你乖乖的,以后娘给你买肉吃。”
“那敢情好,大伯家隔些日子就飘肉香,我都馋了。”
“肉”耳朵尖的何小蝶第一时间听到肉字,她左右看,哪儿肉在哪儿
青川失笑,伸手拍拍她的脑袋,“少不了你的。”
何老二的房子到底赶在秋收之前修好了,在南边一块荒地上圈的半亩地,和村里的河道离得远,不过离官道近,方便何启明上学。为方便取水,何老二另外花了些钱打了一口水井,洗衣洗澡用井水,烧菜挑溪水。
因为离官道近,村里要是来了什么人,这就是第一线,所以用石头围了一个两米高特别厚实的围墙,野猪都拿它没辙。墙上还特别坏心眼的扎了许多尖锐的碎陶片,鸟雀都不敢落在上面。
这还不够,外头沿着墙角种了一圈山里移栽的野玫瑰,就是那种紫红色,花朵不大也不怎么香的纯种玫瑰,不知道的还当是野草。
玫瑰可以用来制作花露,可以制作玫瑰酱和玫瑰茶。但这种野玫瑰的品种没有改良过,制作的花露略带涩味,玫瑰酱也偏苦,因此青川没想过用这种玫瑰做酱做花露。
它只要好好发挥用尖锐的刺赶走不速之客的作用就可以了。
屋子是村里常见的样式,南方农村简陋小四合院,除了主屋那块儿是一层半,东西厢房都是单层,本该是倒错房的位置是石墙。粉墙黛瓦,就是石灰粉刷的白色墙壁,和黑色瓦片叠的鱼鳞屋顶。
屋顶人字形状,脊背上两头微微翘起,乃是典型的富贵元宝形的屋顶。南方多雨水,不能像北方一样直接用泥砖,所以土砖晾干之后要高温烧过,表面陶化呈现出青灰色,才拿来制作墙壁。
地基是用了本地的石头,用石灰砂浆做调和剂,地面压得十分平整,屋子都有一个至少十公分的门槛,本地人认为高门槛可以防止邪祟进来。屋子骨架乃是本地三十年的老松木。窗户也都是松木,糊上上好的窗户纸。
这些松木都是从木匠那里买来的阴干的木头,阴干的木料不易变形,一般还要上一层桐油防虫蛀,看起来也美观。
南方这边的屋子,家家户户都带着宽大的屋檐,屋檐用木柱顶着,就形成了一条宽宽的走廊。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水,否则大暴雨一来,水飞到屋子里,地面上泥土的部分就容易泡烂了。
同样是为了防水,屋檐下都有地沟,水流进地沟,就顺着暗处的石砌管道流到地下去了。
青川第一次看到还颇惊奇了一番,原来古代早就弄出地下水管道了,还是用的环保的陶和石头。
为防止暴雨积水,这边屋子和走廊的地面至少比院子高了三四十公分,从院子到走廊,有三阶台阶。这都是在这里生存了千年的前人累积下来的经验,因为这边多水涝,抬高屋子可以防止雨水倒灌,泡烂了家里的东西。
屋子是凹字形状,中间有一个不大的天井。正房坐北朝南,有三间,左右两边是厢房,各带一间耳房,加起来一共七间,在村里算是大房子了,勉强可以住三代人的。
两边的厢房给家里哥两住,两间耳房现在空着,以后哥两有了孩子,这就给孩子住。中间三间屋子,左边那间是何老二的屋子,中间是堂屋,吃饭待客都在这里,右边是厨房。
厨房打了灶台,有烟囱。灶台上有两大一小三个圆,大的放铁锅,烧饭炒菜,小的放水壶,借着灶火的热气煮水。在厨房和厢房的夹角处,还有两个大石槽,里面装满了水,边上有洗衣的石板,院子里就有水井。
正房上头还有一个二层小阁楼,阁楼最高处才一米六,他们爹娘房间一侧有个小梯子可以上去,上面是小妹的屋子,还有一个隔出来的小房间,可以放些粮食和不常用的工具。
正房后面有个小小的后院,后院有一个茅草屋,那是厕所,对面是猪圈,还有一个挺大的牲畜棚子,现在里面只有孤零零几只鸡。何老二野心勃勃,想着未来还要买一头牛,两只羊,一头驴,所以提前修了那么大一个牲畜棚。
除了墙角许多野玫瑰,后院还种了石榴,本地品种,个头不大,也不是特别甜,但是能用来酿石榴酒,酸甜酸甜的。
天井比后院还要小,就是一个四四方方小天地,里面有一口六角井。角落有一棵桃树,是本来就有的,保留下来,每年能长出不少脆甜的青桃。
就这么小的地方,还很仔细地开垦出两块小菜园,种了些葱姜蒜、茄子、丝瓜之类的常用蔬菜和调味品。
何老二看着新屋子,笑得一张脸皱成一团。
祖屋迟早是何老大的,住在里面一直有种紧迫感。但这个屋子不一样,谁也不能从他那里抢走,就是爹妈都不行,何老二感觉自己飘忽的心一下就定下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的感觉,说不出的自豪。
他媳妇比他还满意,可算能做个主了,农奴翻身了。老屋里她说了不算,这里却是她说了算,多年媳妇熬成婆,期待的不就是那么一刻么,当家作主
何启明也很满意,厢房很大,他爹另外给了隔出一个小书房,对着两扇朝南的窗户,摆着桌椅,还有不大的书架。床、衣柜、箱子、桌椅这些家具都是碎木料拼凑而成的,看起来是不伦不类,也不齐整,用着却很方便,还省钱。
青川简直感动哭,没有谁比他更期待新屋的,孩子也要权。
只有何小蝶没有什么太大概念,甚至还有点小遗憾,以后不能天天找堂姐玩了。
除了特意买的大铁锅、水壶之类的厨房用具,家里只有几件必备的家具,空荡荡的,何家人依旧高兴。今天的灶火要烧一天,暖屋子,赶走新屋子的湿气和躲在角落的虫鼠。
第二日就要摆酒请村里交好的人家吃饭,也称暖屋酒。
因为饥荒后才两年,暖屋酒的排场不大,就是一些家常菜,来的都是交情好的人家,于是没有另外请厨师。
何老大的媳妇和何老四的媳妇会来帮忙,表示三家的感情依旧很好,不会散。过几日何老四的屋子修好了,何老二媳妇姜贝妮同样要去帮忙。
暖屋酒的前一日晚上。
“明儿买些鱼,养在缸里,下午吃新鲜的。”
“欸。记得嘞。”
“家里糯米还有么,好做八宝糯米饭。”
“成。”
“炊糕别忘记了。西柳村那家做的最地道,又甜又香又糯。”
“记着呢。”
“明儿早点去镇里,打些好肉,家里不下蛋的鸡宰两只吧。”
何老二睡不着,翻来覆去的,一会儿想起来就说两声。
他媳妇也激动得睡不着,一直应和着。
西厢房的青川瞪大双眼,晚上听不到隔壁他爹的呼噜声,他居然失眠了
“小光,小光,今天你们家里吃酒啊”
“是啊,家里分炒豆子呢,看见小孩儿就给抓一把,你怎么不去”青川伸手拖着他打猪草的那个大竹筐,没办法,他还小呢,要长身体,压矮了怎么办
这个顶着西瓜头的小孩就嘿嘿的笑了,“去了去了,抓了一兜呢,有炒黄豆、炒瓜子南瓜子和兰花豆。慢慢吃可以吃好久,最近咱们村子都没人娶媳妇,我都好些日子没吃到小零嘴了。”
说着说着他吸溜了一下口水,“你家吃酒你怎么还出来打猪草呢”
“人吃酒,猪不也得跟着好吃好喝一顿么再怎么说那也是从老屋里跟出来的猪,和别的猪不一样。”青川一本正经的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