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基此刻心中感动不已,就像是冬天的阳光照进心房,暖意洋洋、无比幸福。
但他没有真的像贾环说的那样,称呼他为“外甥”。
这显得有些随意。
毕竟,他们是贾府的奴仆,世世代代都是。
这种身份观念,已经深深地刻在他们的骨子里。
就像大树的根一样,生长于地底下,普通外力无法动摇其根本。
即使贾环不介意,他们也不敢轻易更改,生怕一不小心就破坏了规矩,失了分寸。
贾环虽有心改变这种思想,但他也知道想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难上加难。
因此,他也只能暂时放下这个念头,不再强求。
坐下来之后,赵国基一家开始时还有些小心谨慎,举止间透露出一丝拘谨。
这种情况,就像是刚进入贾府的刘姥姥一样,生怕失了礼数。
伴随着三两杯酒水下肚,他们紧绷的神情渐渐舒展开来,神色间多了几分自在和随性。
言谈间,也不再那么小心翼翼,字字斟酌,而是多了几分自然和流畅。
这样的氛围,也让屋内的气氛变得更加温馨和融洽。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特别喜欢碎碎叨叨,不管男的女的,都是这样情况。
没喝酒之前,赵国基心里记着主仆的身份,不敢随便说话,生怕说错话惹贾环不悦。
几杯美酒下肚,心中的顾虑如冰雪消融,碎碎念之语如泉水般涌出。
赵国基的话语中,满是感激之情,对贾环的恩德赞不绝口。
其间,也夹杂着几分庆幸,庆幸自家有赵姨娘这般争气的妹妹。
若非她这些年来的扶持,他们一家的日子又怎能如此安逸?
当然,更多的是对贾环的感激。
这些年,贾环没少帮助他们。
就连现在新盖的院子,都是用贾环给的银子所建。
说到这里,赵国基夫妻俩的眼眶微微发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他们盯着儿子,语重心长嘱咐他,无论如何也一定要记住贾环的恩情,好好报答。
即使赵国基夫妇没有明说,赵槐心中也知道这一点。
回想起贾环资助他们家之前的日子,他们一个月能吃上几回肉都算奢侈。
住的地方也是狭窄拥挤的巷子,连个像样的院子都没有。
自从他跟在贾环身边后,生活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贾环时不时给他银子,让他能改善家里的生活。
后来,更是在贾环的帮助下,他们建起了宽敞明亮的院子,告别了过去的拥挤和破旧。
至于吃穿用度,那就更不用说了,从来就没有短缺过。
只要贾环瞧见他们吃得不好,立马就会让赵槐去买一大堆肉,嘱咐他一定要带回家。
贾环知道,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舍得花自己的银子,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也是从那时候起,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他们不再抠抠搜搜,至少在吃食上,一定要吃得相对较好。
否则他们不买,贾环就会给他们买,而且一买就是一大堆,多到吃不完。